經濟學者的悔改
2007/2/5壹週刊登出李登輝發表「反台獨、引中資」言論,主張與大陸往來,還想學孔子週遊列國路線走他一遭,雖惹來國內左右雙方不滿,仍於情可憫。
做為發揚台灣主體性無限上綱的結果,李氏經濟的觀點在陳水扁時代發揚光大,造成鎖國主義,讓台灣空轉六年,並成為主政者箝制企業發展的唯一說帖。過去主張投資中美洲和「南向」政策,却令廠商鎩羽而回;現今的限制使台商下市躲避管制,種種均成了斲傷台灣主體性和國民福祉的首惡。其中的弔詭,就是違背市場法則,更忽略了中國大陸地位真貌的認識和評價,和台灣為求生存,及企業在全球化布局的重要。
然而這段違反經濟學的過程,曾使得多少智庫學者,不顧所學自由化、全球策略的專業,反為設計「投資大陸不得超過百分之四十之上限」「不准投資大陸基層建設」「遲緩大陸觀光客來台」「層層限制大陸公司/服務業來台」,為那些違反WTO規範的作為搖旗吶喊,難道他們不欠一番省思!
李登輝比較幸運,有他的情資、有其日本訊息,有美僑商會、歐洲商會對台聯極綠者嚴肅的警語,對中國大陸掘起,能有評價。他醒悟過來,那麼所有理當作經濟社會先知的學者們,是否也該讓良心掙脫意識型態的奴役,而轉向理性和正常化的思考呢?
若是國人有全球和兩岸正常經濟往來的共識,台灣統獨訴求自然不會任意由政治人物來操弄分化。身為經濟學人的李登輝若在晚年終於認識昨非今是,回歸知識,那麼經濟主政者們,也都該覺悟要以民眾福祉為依歸,教育基層民眾如何盤算台灣整體的利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