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的停損點

中共人大3.14通過反分裂法,台灣方面譁然。朝野均將在國際記者會和街頭上予以嚴肅回應。自台灣角度,該法肇使台灣烏雲籠罩,於台灣自主性之壓抑,必然反彈,乃至兩岸短期分裂對立,當是大陸不體會以大事小之不智。然於台灣敘發被壓抑聲浪之時,如何瞻望前程,破除險境,才是國人更需要的智慧。

就在克林頓總統「全球相互依存」關係言猶在耳之際,吾人為兩岸演變出一個不堪處理的困境而表遺憾。但是中國大陸軍事威嚇從來存在,祗是近年來經濟與軍事雙雙崛起,中共國力預期亟速上升,才是反分裂法威嚇力量的後盾。亦令台灣人從此須正視威懾的存在,同時「和平統一之可能性」的解釋權認為已落在大陸一方,故足令許多人惶惑不安。

更重要的,反分裂法的烏雲,倘因應不合宜,甚至雙方均擴大其不利之效應,是否種下台灣經濟慢性曼延厄運?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中,我們被邊緣化,益形鎖國和封閉呢?國內兩岸航運、旅遊業,乃至金融服務業交流之延緩,究將帶來台灣福祉或是更多安全?因應「反分裂法」台灣既不能駕馭於前,阻止安撫其立法,那麼拉高對立又是否是我們最佳的盤算呢?

要提醒當局的是,台灣今日受到如此之羞辱,不正是幾年下來肆意放縱自我感情,無視中國大陸民族主義發展的後果?我們還能繼續忽視以同理心來看待彼岸的思維嗎?

正如中國激起全國的民族情緒,我們任何拉起台灣民族主義的動作,都將在未來以更大的代價來彌補。除了言詞激化以外,四、五千億的軍備支出,是否已是馬上無條件付出的代價?如此,既無濟於國家安全,復令商業蕭條、財政破產、外資卻步。

我們禱告在這一切,上帝作主,國內儘早尋得停損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