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下的創新
聯合國氣候變遷官員指出,全球暖化可能引發水源戰爭、疾病的擴散,以及全球性的大遷徙;而要避免這些現象的發生,則必須發展適當的應變措施,甚至長期發展計劃,看起來需要足夠的資金才能解決這些氣候變化所產生的影響。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因挺身指出全球暖化的嚴重性而聲名大噪。
但是亦是在這樣的悲觀氣氛中,吾人必須指出,危機與經濟變遷和要求,往往正是創新變化的動力。面對全球暖化似已不可逆的現象,惟有藉重所有企業家在上述壓力下的創新活動,在經濟可行的條件下,盡其棉薄。
日前環保署幾乎否定了彰濱工業區電廠的開發案,行政當局一時陷入進退維谷的起步,台電甚至推論民國100年的斷電危機。其實,主事者早該研究無二氧化碳排放之核能電廠延役考量。即核一、核二廠應慎重考量延長服役十至廿年之年限,以減除燃煤發電的二氧化碳排放和重大空污問題。
筆者曾經指出,一座570萬千瓦的燃煤電廠排放問題,必然是空污和全球暖化的浩劫。對於台灣超過全球百分之一,每人年均逾越十公噸的二氧化碳「貢獻度」更是雪上加霜。全球暖化的問題,此時反令我們重新思考核能電廠的潔淨能源,更加有效利用的可能性。
在普世面對暖化預測時,與其一片哀鴻,何妨讓經濟手段中的價格機制來反應對適度二氧化碳排放之懲罰,亦即利用該類似措施,同時鼓勵了新能源的開發,或者有效利用和替代。尤其針對燃煤電廠及汽車設計上予以規範,檢驗,替代燃料之出現,應屬可期。
不要忘記上帝給人偌大地球要人管理時,要求我們愛護珍惜之外,也同時要求我們有創新應變的責任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