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復興報》2021.6.26禧年茶會

記者李瑞娟連線報導 2021.06.26

 「在疫情下,我們的帳目可能只是少一個0而已,但是對低收入戶家庭卻有活不下去的危機!」6月26日下午2點由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主辦的「市場背後的神學—資本主義帶我們到哪裡去?」線上茶會中,主談人胡業民老師悲憫地呼籲,大家要及時伸手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度過疫情難關。
胡老師先從「中國躺平風潮」揭開序幕,他說,躺平或躺平主義是指人主動降低慾望、維持最低消費的生存方式,與中共一直所宣揚的「奮鬥」和「適者生存」等價值觀相違背。中國40年來的改革開放後,如今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等多方面挑戰,躺平族對於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有很多不利。聖經記載每50年就是禧年,若是社會沒有慷慨公義、有權勢的人專門剝削窮人,市場經濟運轉不下去時,將會引發大爆炸,因此人們要回歸聖經找尋經濟的智慧。
自古以來,華人父母認為「文憑多愈富有」,但愈多學歷,真的能為人賺進愈多財富嗎?胡老師的見解顛覆了許多父母的既有框架,他認為,財富的獲得不在於讀了多少大學、拿到多少文憑,而在於你參與市場的程度來決定報酬的高低。
胡老師進一步解釋,資本主義(又稱自由市場經濟)是上帝對人類的祝福。當一個人只用自己的力量去換取報酬時,力量是軟弱的,並且隨著年紀、體力的增長,財富獲得會愈來愈無力;但若是經由市場經濟力量來獲取報酬,透過「市集、交換、無礙的交換到終極的交換」四步驟—運用交換與分工的能力,你是手、他是腳、另一人是眼睛,將眾人的力量結合起來,像不同的肢體形成教會的組織般,大家交換資源與分工的程度愈高,獲得的報酬就會愈高,這就是「無礙的交換」概念,也是福祉的源頭,其中最重要的觀念,就是「誠信」。沒有誠信的人做生意會被業界淘汰和驅逐,最終極的交換是合一,也是榮耀的圖像,象徵教會的形象。
上帝賜人有「交換的能力」,透過分工及運用自己的恩賜,像是英文詩歌Make me a blessing描述般,「藉我賜恩福給別人」的普世想法,世上就不再有「大富翁」遊戲般的「集中與壟斷」,經過每一處就購買,要經過的人要付費這種壟斷的財富,那麼亞當.史密斯在《國富論》當中提到的「財富壟斷者」就不會再出現了。
除了透過分工與交換,胡老師用申命記四章一節提醒大家,獲取財富要遵守上帝的典章律例,才可進入迦南美地承受為業。當時,要進入迦南美地前,摩西將以色列人聚集在摩押平原並勸勉他們,也等同現代人從傳統社會的霸權:職業、性別、文化階層歧視、國家集權等束縛中掙脫,象徵身處市場經濟的我們,有自由發展的空間、科學知識教育普及、基督教文明的釋放等經濟起飛的階段,從聖經我們看到所謂的經濟內涵,鼓勵人們要存公義、好憐憫、樂於分享、不可貪心和對地球環境要有一份責任感。
「市場背後的神學」茶會吸引近20位牧者及關心社會經濟問題的朋友們參與,氣氛溫馨、話題有趣。

(新聞提供:國度復興報 https://krtnews.tw/chinese-church/local/article/24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