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富裕-富裕、貧困、制度 (一)

前言
在公元一八○○年時,即使最繁榮的倫敦和巴黎而言,每隔十五年就有一次飢荒或瘟疫,每次的病亡都在萬人以上;全球人們的平均年齡約為十八、十九歲,全世界八億人口幾乎都活在毫無衛生的惡劣環境和專制統治的貧困景況裏。及至今天,雖然在世界六十億人口中,有十億仍在飢餓邊緣討生活,但這其間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類的生產力產生了劇烈的改變。
這個改變並未發生在中國、黎巴嫩,或早自聖經時代便做買賣的地方,卻產生在某些基督新教有關的地方,這項事情引發了韋伯(Max Webber)在一九○四年探究的興趣:猶太教和基督教的信仰和近代經濟發展的出現有何關係﹖

惡性循環中的一線曙光
一六一五年之前,人們幾乎沒有經濟發展的概念,即使中世紀以前有不少探討政治、王公制度的著作,但是將所有提升富足的觀念放在一起,惴想財富可以有系統地持續增長的,乃屬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為第一人。在國富論一書中,他主張自由經濟,並首先描述一個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的世界,以及第三世界彼此依賴和發展的關係。整個著書背景則是要求一種創造力的釋放,他要求大不列顛政府放棄國家的經濟控制權──因當時一切公司之經營權均出自皇室之寵賜──拉丁美洲許多國家今日仍承延此一精髓,經濟權利的支配權操握於政府手中,維吉尼亞州和東印度公司的經營便是一例。
一七九○年,亞當史密斯的思想在英國傳開,直到一九三○年,大英帝國每年實質經濟成長率1.5%,持續了一百五十年以上。若是人們夢過經濟成長,那麼直到此時才美夢成真。以整整一個世紀來說,工人實質工資增長十六倍,本來窮人連襪子、咖啡、茶都用不起,後來卻一點也不稀奇了。
史密斯思想在北美影響更大,西元十九世紀時,大多數美國人聚集在東部海邊,然而四百萬人中,經營各種公司、大學和宣教機構,數目比世界其餘地方的總和還多,彼時律師很少,任憑公司自由開設,由於史密斯先知卓見的影響,自由經濟的活動大大地繁榮興盛。當時拉丁美洲在天然資源上遠勝北美:高水準的上流貴冑、教士、知識份子,比諸北美要強得多﹔當拉丁美洲產出金、銀和鉛的時候,北美祗有棉花、玉米和菸草等物。
可是一百五十年後,北美的結局和南美大相逕庭,正如史密斯和傑弗遜的預言,南美狀況將結束於貧窮和集權統治,因它承襲了神聖羅馬帝國的思想,想像傳統社會一樣,地主、貴冑、軍人、教士和許多農民層層相制,千年來窮人仍是一文不名。但是北美將以無比的自由及繁榮收場。

聖經的人性論之一:上帝的形象
從聖經中的人性論看來,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The Image of God)所造的,人承繼著無限的創造潛能,他的頭腦是一切發明的泉源。人們需要一個制度和環境,容許將這個潛力發揮出來。約翰洛克(John Lock)認為神所創造的地土,資源豐富,沒有限制﹔但是人們必需運用智慧,找出造物主隱藏在萬物中的奧秘。人在地上與上帝做同工做夥伴,便能致富。
就像美國要開發西部,必需先經過縝密的計劃,在美國國土開發法案通過後,政府便期望有更多的土地經營者出現。政治決策者以設立大學、農村電氣化、道路法和農業信貸法等等之導向鼓勵經營者,使美國和阿根廷及薩爾瓦多的大農制分道揚鑣;美國的自由農業,其實是一種明智的制度,使人們頭腦中的創造力得以發揮。
質言之,人類的心智是唯一基本的天然資源,現在一切重要原料的發現和運用,都是人們過去心智努力的結果。遠溯到公元前近兩千年聖經舊約時代,人曾經用原油抽提了墨水和香膏,但是一直到壓縮引摯和石油煉製的製程發現之後,阿拉伯的油藏才陡然富甲一方。第三世界的許多原料資源,乃是在先進世界人們自由心智不斷波盪下,始能被稱為財富!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