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仗、你買單

懷璧其罪 VS 正義之師

雖然美國國務院一再聲明消除暴君、獨裁者和大量毀滅性武器擁有者,是此次進軍的重要理由,否認為了石油而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然而國際質疑之聲卻不斷。

根據美國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能源主任羅勃.依貝爾指出,以戰爭控制伊拉克石油一說並無經濟上的意義,伊拉克縱有僅次於沙烏地的石油蘊藏量-約佔全球十分之一,但是伊拉克目前所產石油,祗佔世界市場供給的百分之三。

僅存全球最大蘊藏國

然而英國觀察家報轉述地球之友(Friends of Earth)組織的馬鑾( Duncan Mclaren)表示,伊拉克的 1120億桶石油蘊量-可能達 2200億桶,是世界上最大石油餘存的地區。這個超過世界百分之十的蘊藏國其石油開採成本約每桶1美元,較諸美國、歐洲的4美元和沙烏地阿拉伯的2.5美元,亦為全世界最低,同時伊拉克石油的低硫含量更為客戶所接受。

因此,不管是伊拉克「懷璧其罪」或是美國的「正義之師」最終的戰役結果如何,美國循上次伊拉克戰爭「我打仗,你買單」的模式,在籌措戰費上似以足能向美國人民交待了。故而就在近日美國布希總統一方面向國會提出747億戰爭預算要時,另方面則向伊拉克人民保證均分石油財富的可能性,相信早已胸有成竹。

具有「自償性計劃」的戰爭

當然和美國一起信心滿滿的,還有美國和西歐龐大的企業界,共同等待戰爭後伊拉克的復興開發計畫,西方銀行以石油做保證,當然融資貸款不會成為大問題。所以為這場戰爭在財務上背書的大有人在。因為根據「自償性」原則而言,美國財務負擔既然有了著落,想起美國世貿大樓三千生命和炭沮熱病菌造成四萬到五萬人的死亡,「為正義而戰」便更加擲地有聲了。
祗是伊拉克油田設施損壞、油管銹蝕老舊,前面伊貝爾指出,要讓伊拉克石油增長需要投資大量的金錢和時間,認為十年後,伊拉克油產量能佔全球百分之3.5就不錯了。
無論如何,是在海珊政權下伊拉克原訂開發的417個油田合約,將在戰後由美國取代俄羅斯、中國大陸、羅馬尼亞,成為主要開發商,則屬毫無疑義。